* **放大收益:**通过杠杆放大投资本金怎样买股票配债,投资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例如,如果投资者使用10倍杠杆,那么其收益率将放大10倍。
近日,广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梅州市开展对口协作。党政联席会议上,广州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将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统领,深化“湾区+苏区”合作,携手推进广梅协作高质量发展,奋力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全省最前列。
广梅产业园作为产业共建主阵地、有序转移主平台、帮扶协作主力军,如何立足梅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引进更多龙头企业、骨干项目,助力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梅州该怎样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湾区+苏区”等重大机遇,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南方日报·梅州观察》邀请专家学者把脉支招,聚智汇力推动广梅对口帮扶协作向纵深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
数字融湾 产业向新
自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启动以来,广州紧紧抓住产业协作这个关键,一方面发挥广州产业优势、当地资源优势,聚力打造市县两级产业园,助力当地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广州产业有序转移、协作地区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广州的市场优势、科创优势、开放优势,帮助协作地区在穗建立“反向飞地”,让企业以“协作地区成本”拥有大湾区服务、共享大湾区市场、海外市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 受访者供图
然而,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引发的经济结构性减速压力,仍是广州当前一段时间经济运行面临的难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围绕产业共建、“飞地经济”、“数字融湾”等话题谈帮扶协作破局思路,亦探讨构建“湾区+苏区”产业共同体推动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两条腿走路”
南方日报:广州经济目前处于承压状态,广梅产业园等园区若要引进更多龙头企业、骨干项目,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向晓梅:梅州生态环境优良,绿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用地、用水等要素资源有成本优势。在新一轮发展中,梅州不妨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两条腿走路”,构建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到加入大湾区产业群和城市群,以此助推梅州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将原材料生产、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从大农业、大健康、生物医药等方向探索产业升级路径,以此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依托稀土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发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利用大湾区溢出效应,通过数字经济赋能,提升加工制造能力,以此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广梅产业园近年引进1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发展。图为圣戈班汽车玻璃生产线。 何森垚 摄
此外,作为广东唯一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因此,梅州应充分利用好文旅资源,以资源价值化加快塑造文旅品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作为面向大湾区市场的重要文旅、康养、健康产业供给地,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点。具体而言,梅州可充分利用大湾区品牌策划、市场空间等优势,联动粤东以及江西、福建,推动文旅资源连线、连片融合发展,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品牌。
当前经济环境下,产业发展需与周边地区联动,整合市场资源,腾挪发展空间,利用更多要素资源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梅州要在广州主导产业发展中寻求一席之地,想方设法嵌入产业链重要环节,而非游离于外,才能实现共建共赢共生。
总而言之,越是承压,越要敞开胸怀,举目长远,打开格局,通过联动发展,拉长产业链。就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梅州而言,要利用好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政策机遇,贯彻落实好《广东省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发挥广州市属国企牵引带动作用,力促产业协作、产业共建,共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提速增效。
构建“湾区+苏区”产业共同体
南方日报:梅州如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数字融湾”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晓梅:产业集群是发挥区域乘数效应,促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打造区域持续竞争力的引擎,具有空间集聚、专业化、根植性、网络创新等四个主要特征。就梅州而言,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新一代信息技术、铜箔、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集聚效应不强,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总体上看,梅州产业还处于空间上集中向产业链集合的初级阶段,远未形成高度组织化的产业集群。
从产业协作的角度,产业溢出效应强弱受地理圈层、成本效益影响。而产业集群数字化对于破解产业空间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不发达的困境,促进梅州在更大空间和范围实现嵌入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而言之,虚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它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将地理上分散但产业关联紧密的企业、机构连接起来,突破物理空间、要素成本制约的同时,共享湾区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从而推动梅州更好地融入大湾区。
“融湾”是梅州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着力点。 资料图片
放到具体语境中,梅州工业化发展能力不足、城市化发展水平不高,短期内很难在地理空间上形成独立、完善的产业集群,应抓住大湾区产业集群数字化建设契机,以园区为抓手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如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建材产业、智能家电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与大湾区相关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对接;通过共建虚拟产业集群,促进本土企业深度嵌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以大产业生态弥补本地小产业生态不完善带来的企业发展瓶颈,推动本土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带动本土更多配套企业集聚,逐步构建并完善区域产业生态,从而推动梅州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良性螺旋循环效应。
接下来,梅州可发挥好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牵引作用,结合当地优势资源,通过互联网把广州已有的创新要素资源,譬如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链接到产业链各个环节,以此指导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更多项目落地,赋能已有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近年来,全省各地纷纷建设“反向飞地”,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梅州应如何发挥好“反向飞地”的作用?
向晓梅:“融湾”是梅州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着力点。然而,仅仅依靠政策性的产业共建和市场化的产业转移,梅州都面临着区位条件不优、动力机制不足、产业链接不强等问题。与构建虚拟产业集群类似,“反向飞地”亦是欠发达地区一种有益探索。
由于难以立马导入人才、技术等外部资源,欠发达地区通过主动“走出去”设立研发机构或营销总部,从而更好地与发达地区、核心城市建立紧密联系,力求在某些行业、企业率先实现突破,从而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反向飞地”尚属新生事物,梅州可不断尝试,瞄准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探索适宜自身发展的模式。
此外,依托“反向飞地”,梅州不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拥抱对接大湾区平台经济,推动大湾区平台经济与梅州本土地域经济实现线上线下紧密耦合,促进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借助大湾区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同时,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借船出海拓展更广阔市场。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晓运:
深化穗梅联动 助推融湾入海
广梅园建园至今已有21年,有多个关键时间节点。而梅州高新区、广梅园、梅州融湾产业园三块招牌,恰好代表其不同发展阶段。
2003年,梅州高新区由省政府批准设立,成为省级高新区。2008年,广州、梅州两市依托梅州高新区,合作共建广梅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24年,广东统一规范全省91个省产业园名称;其中,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调整命名为梅州融湾产业园。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陈晓运教授。
在结构升级导致工业经济承压运行的背景下,广梅园如何找准定位,以此强底气、提信心、上台阶?迈向“十五五”,以融湾为使命任务的广梅园应当怎么干?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晓运跳出园区谈发展,畅谈穗梅协作“新”思路。
发挥主阵地、主平台、主力军作用
南方日报:近年来,国家出台《梅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梅州方案》),省出台《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加速梅州“融湾”振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广梅产业园的定位以及它所承担的使命任务?
陈晓运:近年来,梅州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梅州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打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城市和粤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区两城”战略定位。
广梅园是两地政府高位推动的产物,亦是穗梅相向而行、双向奔赴的载体。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中,广梅产业园是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抓手,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可助力梅州更快更好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对于广梅园来说,抢抓机遇意味着必须打造对口帮扶协作的“广梅样板”,进一步发挥好产业共建主阵地、有序转移主平台、帮扶协作主力军的功能作用。
助力山海协作、城乡融合
南方日报:《梅州方案》提出,支持梅州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融湾入海”重要支点和服务国内大循环节点城市。立足“世界客都”“叶帅故里”“全域原中央苏区”等,广梅园乃至梅州如何做好“融湾入海”这篇大文章?
陈晓运:梅州既要融湾、又要入海,推动山海协作、城乡融合,打造老区苏区和省际边界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梅龙高铁开通后,梅州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以350公里的时速快速拉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搭乘融湾大通道奔“流”不息。梅州也积极争取至漳州高铁项目纳入《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若顺利推进,可以预期,随着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梅州至漳州、厦门的通达便利性和快捷度将极大提高,这将不仅缩短长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而且对于构建联通厦门至昆明客运大通道和内陆高铁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在连接海西经济区的通道逐步畅通后,梅州可以“左右兼顾”“左右逢源”,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城市和粤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凸显。当此之时,广梅园立足对口帮扶协作,可进一步助力梅州塑造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整体优势,在产业链条上深化与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及福建龙岩、江西赣州等周边省份城市的衔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进、向智能升级、向绿色发力,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渐次布局,催生新质生产力,摆脱资源依赖的旧有模式,跳出“过日子”的惯性思维,提振再出发、推创新、谋发展的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汕头近期接连召开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两大盛会”吸引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266个潮属社团、商会的2800名代表欢聚一堂,亦带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这亦给梅州乃至广梅园以启示:打好红色牌、绿色牌、文化牌,依托世界客商大会、世界客属青年大会等凝聚全球客属的重要平台,以全国视野、世界眼光谋划全域发展,通过文化交流、产业对接等方式,“顺藤摸瓜”促合作,持续增强价值黏性,持续擦亮“世界客都”名片。
广梅园建园至今已有21年,有多个关键时间节点。而梅州高新区、广梅园、梅州融湾产业园三块招牌,恰好代表其不同发展阶段。
提升帮扶干部“功成必定有我”价值认知
南方日报:迈向“十五五”,广梅产业园下一步应当怎么干?
陈晓运:围绕“十五五”展开系统规划,持续挖掘广州所长、梅州所需,进一步推动“双向赋能”,立足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单向支持”转向“合作共赢”,用足省产业有序转移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梅州政策、“免费广梅园”等重要政策,抓好重大平台、落地重点项目。
具体而言,进一步加快推动产业园区扩容、要素指标扩充、资源资金扩大,继续完善广梅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梅投公司统筹运营能力;进一步建强开发公司体系、联合招商体系、企业服务体系、国企合作体系、产销衔接体系、联农带农体系;在汽车租售、生物制药、无人机、园林科技等领域增强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特别要引进经济效益好、带动性强的“打粮食”项目,推动达成意向共识的项目加快落地,做大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建强广梅产业园“科创+空间”,以“园中园”形式深化打造市县两级“反向飞地”;进一步推动梅州“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融合发展,衔接典型县镇村建设,打造集“民宿+农耕+书吧+文旅”为一体的农文旅产业。
特别是,要时刻紧盯帮扶干部衍生“挣履历”“熬日子”的思想偏差,推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形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认知,严格规范制度管理,完善关怀关爱机制,推动驻县、驻镇工作队全力招商引资,锻炼帮扶协作的主力军。
总而言之,打开格局,提振信心,明确方向,久久为功,穗梅协作前景无限,融湾入海未来可期。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
策划:陈戈
统筹:谢海佳 毕式明 张盛良 李娇
记者:李娇
通讯员:陈锐锋 王泽平怎样买股票配债